探秘最原始古村落|“一妻多夫”的俄亚大村究竟是什么地方?
明峰摄影
发布于 云南 2019-12-19 · 6.3w浏览 43回复 104赞

俄亚大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云南宁蒗、丽江、香格里拉与四川稻城、木里五县交界的深山峡谷中,真正的“鸡鸣两省五县”。被称为是一块巨大的社会活化石。

二十世纪初,美国探险家洛克在木里王的帮助下,先后两次从木里出发,穿越稻城、亚丁等地,深入贡嘎岭地区,他在美国国家地理发表的文章和照片,便是《消失的地平线》的创作源泉。

洛克与木里王的合照

洛克先生曾经在《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这样描述它:“整个贡嘎岭山脉和无量河曾经被纳西首领统治,具体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那儿有许多纳西村庄,统称为俄亚,村子的居民都是过去防守那些区域的纳西士兵的后裔。”

洛克和纳西族探险队员


俄亚是一个遗世独立的纳西族村落,由于极度封闭的自然环境,这里至今仍保存着最原汁原味的纳西古风神韵。还有历史悠久的东巴文化,象形文字至今也仍在这里被传承和使用。

俄亚大村还保留有最古老的纳西族婚姻习俗——共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延续了几百年的习俗正在逐步消失中。

纳西族人古米和她的两个丈夫,他们是一对亲兄弟


俄亚共妻习俗的由来有许多说法——

比如有人认为最早在俄亚这带的都是军队士兵,为了繁衍,需要女人,但因俄亚山高路险水急,能进人的女人很少,满足不了每人一个妻子的分配需求,只好几个男子共同拥有一个女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这就成了习俗。


章扎次尔祝玛和她的两个丈夫


俄亚共妻习俗还应该和当地人的一个观念有关——俄亚人普遍认为劳力少是一个家庭贫穷的原因,而共妻家庭劳力都要比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多,少则六七人,多则十几人,共妻家庭把有限的人力和财产集中,还能让家庭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事实上,在当地一夫一妻家庭也确实往往都穷,人很累,而共妻家庭则都要富裕些,幸福很多。

次玲(左一)、次玲妈妈(中间)和大爸爸(右二)、二爸爸(左二)三爸爸(右一)


共妻习俗的形成,不管有多少种解释,但有一点不应被怀疑:它是当地人顺应环境、适者生存的一个理性选择。

世界罕见的蜂窝建筑群


俄亚拥有世界罕见的蜂窝状建筑群,全村200多户人家的房屋依山而建,连为一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房屋采用“平顶碉楼”模式,一幢幢连建在一起,一个村庄就是一个整体。远远看去,整个村庄就像一座浑然一体的大碉楼房,在夕阳下闪着金光,形状就像一只欲飞的雄鹰。

高高的碉楼连起来,形成了一条条纵横的小巷,让你找不到北。

从这家的屋顶经过一根独木梯可到另一家的屋顶。家与家之间、户与户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只需进入一户人家就可走遍整个古村。

俄亚马帮


由于交通闭塞,俄亚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有数量不等的骡马。村民上山要骑马,运输靠骡马,送肥拉粮离不开骡马,骡马与俄亚人祖祖辈辈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

傍晚,俄亚公路上一片繁忙,一队队的骡马正在回村,它们驮着粮食、柴块、麦草等物。骡马流中夹杂着村民,他们或扛着农具,或背着背篼。骡马成串进村的场面要持续一两个小时。

过去,马帮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俄亚大村通车前,拥有五六十支马帮,从业人员数百人,远近闻名。他们往返于云南的迪庆、丽江,四川的稻城、木里瓦厂区及俄亚纳西族乡。马帮通常从交通条件好的地方驮小商品到偏僻的地方,然后从偏僻的地方驮山里出产物到交通条件好的地方。

明峰摄影
合作联系电话13312520070(微信同号)
浏览 6.3w
104 收藏 12
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43
赞过的人 104
评论加载中...

暂无评论,快来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