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云南之美”网络摄影大赛进行了三年,我也关注了这个大赛三年。在这三年中,看到非常多的好照片,这些照片展现云南的人文地理、风光民俗、百姓生活、美食美物、城市建设、交通能源......真正体现了发现云南之美的主题,还推出了很多新的打卡点。
这届大赛新推出一个参赛作品的点评环节,我有幸成为评委之一参与作品的点评。点评照片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作为摄影艺术,有其内在的审美观念,而且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出作品的好和坏或者对和错,点评是交流一种的方式,是点评者在摄影和编辑的经验上和大家的一种交流和分享。
在这届参赛作品中有很多好作品,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属于见子打子见什么拍摄么的情况,比如一组花卉照片,每一幅都是近景花朵的特写,没有摄影技巧、没有光影变化、更没有创意,一组照片只看一张就等于看了全部;比如旅游照片,通篇都是流水账,把一路上见到的所有景物都简单的拍摄下来,缺少观察和思考;也有一部分作品观察得很细微,但是在摄影语言的表达上还有不足,每幅照片都是中景的平铺直叙;还有一部分作品属于大杂烩,什么内容都有,比较杂乱。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我是快乐摄影,不讲究这么多。但是如果真正喜欢摄影,是会希望自己不断进步的,而不是以“快乐摄影”的借口把自己拒之摄影的门外。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出现,最好的方法是在拍摄照片和编辑照片发帖的时候,先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一、拍摄什么内容?
二、如何进行拍摄?
三、怎么进行编辑?
对于拍摄什么内容,可能很多人觉得不是问题,世间万物都是可以拍摄的内容,花花草草、虫鱼飞鸟、山水星空、美女人物、公园建筑、道路城市......虽然这一切都可以拍摄,但是在拍摄的时候还是要进行取舍。
这组照片是我2015年去临沧拍摄的,那次去拍摄照片是当地摄协组织的活动,现在很多摄影活动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拍摄,比如穿着民族服装、比如有演出或者劳作等等,那次也不例外,当地村民被组织起来穿上盛装,在乡村舞台进行表演。对于这样一场表演,很多影友会选择围着舞台拍摄,舞台上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会的人就是拍摄的内容。但是我对这样组织起来的“伪民俗”活动不感兴趣,所以也不会去拍摄舞台上的表演,不过在这样一次有舞台的“伪民俗”表演中,台下的观众却在真实的过着他们的生活,这是我喜欢的拍摄内容。如果拍摄舞台上表演,只要拍摄一张就足够了,但是台下却有很多可以拍摄的文化现象,比如佤族男人以前是不带孩子的,现在却背着孩子来看表演;男人们吸纸烟,女人们抽烟斗;演出是大人的事,孩子们有自己的舞台等等。这样的一组照片既有信息量,又有趣味性,让人读图的时候不会觉得累,而如果拍摄的全是舞台表演的照片,只看一张就会看不下去了。
舞台表演









对于如何进行拍摄,可能很多人会考虑用什么相机镜头、如何构图用光等等,过份的强调相机的像素和镜头的分辨率,过份的关注画面的构成,却不明白摄影是一种表达方式,相机镜头是工具,构图用光是字词句篇,通过摄影的工具和摄影的语言最终要完成自我表达。摄影表达的要求和写作基本一样,不论是单幅照片还是系列照片,都要主题新颖明确、内容具体生动、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结构布局严谨等等(这几点要求其实是小学生写记叙文的要求,但是很多摄影人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甚至在拍摄照片的时候连主题明确这个基本要求都达不到)。
最近的投稿作品中有很多花卉和旅游的照片,但是花卉的照片很多雷同,旅游的照片很多是流水账。
这组照片是我2019年去重庆丰都旅游时拍摄的,照片按照旅游的路线顺序进行拍摄,但是并没有记流水账,也没有拍摄成景点的宣传照,可以说既不是记叙文也不是说明文,反而有点像散文,形散而意不散。这些照片看似无关联,但是每幅照片都有些有趣的元素,同时还都有红色的元素出现,红色代表热烈和喜庆,和鬼城固有的阴冷形成对比,给人以荒谬的感觉。











最后一幅照片拍摄于阎罗王所在的天子殿,这里有很多人正对着阎王爷朝拜,而近景中一个孩子在判官的威严下自娱自乐。泰戈尔在他的诗中曾经写到“孩子们从教堂威严的幽暗出跑出,一屁股坐在尘土里,上帝发呆地望着他们嬉闹,忘记了教堂里还有祭祀。”这张照片的拍摄灵感就来自于这首诗,朝拜是大人们的事,因为有所欲有所求,孩子们是天生无忧无虑无所畏惧的,只是在成长的压力中渐渐丢失了本性。
现在网络上很多摄影贴子出现千图一景、千人一图的现象,是因为大家学习摄影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太过单一,总是从读图中去学习摄影,别人的相机镜头我要有、别人拍过的我要去拍、别人的构图我要去构,这样就使摄影人渐渐失去了个性,拍摄的照片总是千篇一律无限雷同。如何进行拍摄,也就是摄影如何进行表达,应该多从其它艺术中汲取,比如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电影等等,我们在看文学作品的时候,大脑中常常会出现画面感,而这种画面感是可以通过相机镜头、通过摄影的语言来表达的。安塞尔·亚当斯曾经说过:“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对于怎么进行编辑,很多摄影人都不太在意,发贴子的时候喜欢把自己拍摄的照片一股脑发上去,同一场景、同一内容的画面反复出现,比如日落的照片,就把太阳在地平线上的景象到太阳落下去晚霞升上来的景象罗列出来;比如拍摄湖面有船的照片,就把船在左边到右边的N多照片进行排列;比如拍摄旅游的照片,就把第一道门到最后一道门都拍一幅标准照等等,这样的帖子很乏味也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那么怎么样进行图片编辑呢?首先,确定整组照片的主题;其次,从符合主题的照片中挑选有关联的照片;再次,把这些照片进行排列以说明主题;最后,为图片配上标题和文字。
一组照片的主题,就是我们要通过这组照片表达的感受、想法、情感和思想。
挑选照片的时候,如果我们想讲一个故事,就按照“5W1H”的要点进行挑选,选择符合“When何时,Where何地,Who谁,Why为何发生,What发生了什么,How如何进行的”的照片。如果我们想介绍一个地方或者景色,可以按照远景、中景、近景、特写;顺光、侧光、逆光、散射光;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等等的逻辑关系进行挑选。
排列照片的时候,可以根据照片内容关系和逻辑关系进行排列。内容关系就是以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为顺序,围绕“5W1H”进行排列,排列的时候要注意视觉语言的变化,使整组照片看起来错落有致。逻辑关系就是以画面里出现的特有元素进行排列,比如拍摄桃花,可以有不同景别、不同地点、不同气候、不同时间、不同趣味点的桃花。
这组桃花的照片是我2010拍摄的,照片中有大场景、中景和近景;画面中有风和日丽也有雨雾朦胧,有雪山、峡谷、佛塔、玛尼堆,还有喇嘛、赛马和劳作的藏民。虽然每幅照片都是桃花,但是整组照片内容丰富、画面富于变化,看起来会让人觉得意趣盎然、意犹未尽。
标题:《西藏桃花》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无数雪山高峰兀立、巍峨挺拔,给人以壮美的印象,但是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之间,在西藏的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和它支流的河谷却开满了桃花,呈现出温柔、浪漫的美丽景象。林芝地区海拔较低、气候宜人,素有西藏“江南”之称,雅鲁藏布江经过这里流向温暖的印度洋,并为西藏带来暖湿气流,湿润的气候、充沛的降水适宜桃树生长。林芝桃树大多野生,树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野桃树干粗大而遒劲,鲜嫩的桃花花瓣与粗大的树干、苍劲的网状树枝构成了强烈的对比。马路边、房前、屋后、雪山下......桃树能长在林芝任何一个地方,远方的雪峰上还覆盖着皑皑白雪,而近处的桃花已如醉霞绯云般地争相斗艳,繁花似锦的野桃林映衬着湛蓝天空洁白雪峰美不胜收。










拍摄和编辑是相辅相成的,拍摄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专注于视觉感受,痛快的按动快门,编辑的时候才发现有缺漏,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这对我们有启示作用,让我们再次去拍摄的时候会关注那些可能会遗漏的细节和视角。
照片的叙事能力比较差,所以一组照片排序完成后,需要为照片配上标题和文字。
标题最好用简练,准确、生动、易懂的语言,让人一看上去就能理解和产生兴趣。
故事性的系列照片要配合作品讲述清楚“5W1H”的内容,文字要尽量朴实、简练、准确,多用实词少用修饰性的虚词。”When”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可具体到年月日,如果是新闻报道类作品,最好精确到时和分;“Where”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最好说明是什么城市或者什么村;“Who”就是照片里的人物是谁,如果征得被摄者同意,可以署上姓名;“Why”就是故事是如何发生的,或者有无传统和习俗;“What”就是图片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How”就是故事是如何进行的。
逻辑性的系列照片可以把自己拍摄时的心情、感悟、情感等表达出来,文字可以优美、风趣、生动,可以直抒胸臆、有感而发。
摄影是一个学习和修炼提高的过程,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以去模仿别人的作品,在掌握了相机镜头和用光构图的基础之后,就可以去抒发和表达自我了。
网友评论
86条评论发表

- 盘盘龙龙
- 搞笑
- 大白猫手绘
- 本地上传





































































点击或拖拽图片到此区域即可上传
仅限.jpg,.jpeg,.png,.gif
最新评论
感恩李雄春老师真诚的意见,自己会去反思自已的贴图,从自已的贴图找到不足,努力去完善,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学习提高是漫长的过程,但很重要,如果老师能对上次申请的评图给予意见是最好不过的,这样更容易提高
-
zhuyinghong 回复@ 云游 : 谢谢,老师
2020-05-08 22:06 0
-
云游 : 正在点评作品。
2020-05-08 19:17 0
-
2020-05-08 16:59 0
-
杰杰 : 今晚就会陆续开始点评
2020-05-08 16:58 0
05月08日 16:47
老李光 7 0
受益匪浅!之前,自己都是将用相机拍摄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博得点赞后就沾沾自喜了。三天前来到这个平台,发现这里“高手如云”自己那些照片只能是简单的图片,而不是作品。刚刚拜读了这篇巜侧记》(已收藏)深深的体会到,要把照片变成作品,首先要学会做功课。还是跟着大师们慢慢学习吧。
05月08日 16:38
太有同感了,不是看到一个景就蜂拥而至,而是要反映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让照片活起来,好比一篇文章,一副画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但难度很大,我听过范毅老师的课,一直也想这么做,难啊!
-
zhuyinghong 回复@ 云游 : 言之有理,蓝楹打卡点太突出了,几乎同一点人人打卡,好象是踩着脚印去的。
2020-05-08 22:08 0
-
云游 : 所以要从多方面提高自己。
2020-05-08 19:16 0
05月08日 16:31
杰杰 5 0
照片的叙事能力的确很重要,对于很多新手而言,拍好看是第一步,但是永远停留在好看这个层面其实没有太多意思,让摄影作品更好的表达自我及时摄影的乐趣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所在。向老师学习。
-
zhuyinghong 回复@ 云游 : 对!是把自己的思想让别人通过照片看懂
2020-05-08 23:16 0
-
云游 : 摄影就是自我的表达,而不是说别人的话。
2020-05-08 19:15 0
-
2020-05-08 16:55 0
05月08日 16:31
推荐文章
-
原创《资深媒体人张子保帮助维权者成功案例》之五
在资深媒体人张子保的办公室里,一台台电脑背后是百姓和资深媒体人张子保和他的维权团队的连心桥。 这么多年来,资...
记者报道 781阅读 20小时前
-
为全国优秀警察刘忠义点赞
从警36年来,他长期战斗在打击犯罪第一线,忠诚履职、无私奉献;他是刑侦专家,成功破获了上千起刑事案件,其中近百起是重特大...
记者报道 4400阅读 20小时前
-
大暑
俗话说:“小署连大暑,热得无处躲”,也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ldq...
段红琴 1413阅读 1天前
-
女工程师举报污染获刑后改判无罪,240万元国赔已获受理
【女子“发帖举报石料厂污染环境28次”被检方指控涉恶势力犯罪 获刑两年半】陕西省安康市某原村民李...
记者报道 5020阅读 5天前
-
我为伤残农民工讨公道:农民工受工伤,如何维权?能获得哪些赔偿?
1998年8月17日,我接到网络员工的多次投诉某厂违反劳动法。我到雁田某厂做卧底当一名临时工。人事部小姐叫我安排到一楼p...
记者报道 15659阅读 5天前
-
【北方诗人】梁银:丑陋的脸
北方诗人 4577阅读 5天前
最新文章

彩龙
Copyright © 2008-2022 彩龙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7
网友评论
86条评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