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魔笛(benmy)
澄江县要撤县设市了,这似乎是个好消息,意味着澄江的定位改变,对提高关注度,提升城市建设和发展旅游有利。
但另一个消息则显得有点唐突,澄江县的名字也要随之而改变了,改成抚仙湖(市)。
改名并不是一件小事,它意味着长期来广为公众接受熟知的地理和行政名称的指称发生重大改变,这种改变无疑会带来些许多的不便,有着耗费额外精力,行政及地理名称系统混乱,增加不必要的公共财政开支等诸多弊端。但我相信澄江有关方面改名时表情是严肃的,甚至觉得带有神圣的使命,没有闹着玩的意思,而是有着下面的主要意图,一借强调抚仙湖的名头让澄江(抚仙湖市?还没有改名感觉就已经乱了)出名,二是从名称上强化旅游资源特质。
只是,不知热衷于改名的当局者想过没有,不改名字,同样也可用其它不那么费劲的方式达到增益澄江知名度的目的?
澄江,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名字,非常有文化内涵,澄江的名字出于“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说到澄江,人们自然会通过这两句传诵千秋的诗句,指向抚仙湖水碧沙明、澄澈万顷、彩霞满天的意象,让人感觉澄江抚仙湖景色历历如在眼前,我简直怀疑这两句诗其实本来写的就是澄江风光。
我在这里没有贬“抚仙湖”而扬澄江的意思,抚仙湖之名也有来历,优美不输澄江。但历史上从未以之为本地县郡名,仅为湖名,而澄江作为地名,沿袭已久,其外延内涵,非抚仙湖一词可比,随意改名,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折腾,带来的好处并没有当局者想象的那么多,而麻烦却一定不会少。
我猜想澄江一定会借着撤县设市和改名在电视报刊等媒体上高调广告宣传一番,但宣传并不一定要改名,相反,老是解释抚仙湖市就是原来的澄江县的升级版马甲,并不会比直接宣传澄江有抚仙湖更简单直接,效果不见得更好。沿袭澄江这一名称,绑定宣传,时间长了,外地的人们见到澄江一词,自会把它和抚仙湖联系在一起,澄江和抚仙湖符号绑定,相得益彰。就像杭州,并不需要改成西湖市,西湖照样扬名海内外,而昆明也不用改成滇池市,大家都知道滇池在它身边。
改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跟风,它属于一种流行病。看着某些早期改名的地方因改名而带来名气红利,效仿者自然就不会少。但是任何一种风潮随着跟风者越众,它的边际效用(套用一下)就越会递减,换句话来说,当大家都纷纷改名后,它就不再具有吸引眼球的显著效果,况且,改名成功的例子,本来就不太多,中甸改香格里拉,思茅改名普洱,那是因为改名的名气都远大于原名,而不像澄江与抚仙湖,名头都差不多,实际上,抚仙湖也叫澄江海,云南人说去澄江,也多指去抚仙湖,没有人会产生歧义,而说去抚仙湖(这种说法比较少),范围则小了许多,由此来看,澄江比抚仙湖涵盖广,甚至也比抚仙湖更有名。
卖水果的或卖菌子的,都喜欢把最好最大的放在最上面,摆个好卖相。改地名的,其实也是想包装本地,有个良好的外销形象。其实,光叫抚仙湖市还不足以完全表达改名者的意图。澄江不光有抚仙湖,还有珍稀抗浪鱼,还有帽天山,还有水下古城遗迹等等,如果把这些都罗列在篮子的最上面,大概撤县设市的新澄江得改这样一个名字:寒武纪帽天山蠕虫暨抚仙湖和抗浪鱼and水下古城市?就这样,还没有来得及说到澄江的藕粉和铜锅鱼。城市名这只篮子的容量是有限的,它的面上装不下太多的卖相好的水果和菌子。而卖水果和菌子的,最终得靠篮子里的真货,而当顾客买回家的一篮子山货,打开来却发现下面都是小朵的杂菌或干瘪霉烂的果子,下回,不管篮子里最上层摆放得如何漂亮,他们还会再买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澄江的新姿容,的确要靠抚仙湖,但不是靠它的名字。

网友评论
26条评论发表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
—— 朋友掉坑以后
专注拍流浪猫的日本摄影师ニャンキチ作品 — 他发现这些流浪猫很喜欢钻排水管洞 于是开发出了一系列&q....
朱矜霖 6602阅读 1年前
-
《冰花男孩》将出版!
近期的昭通“冰花男孩”很火吧!故此,一本《冰花男孩》也即将诞生,目前正在征稿呢!此举,你怎么看?
云南时讯 5104阅读 1年前
-
怀念阳光
冷到下雪,突然翻到前两天的照片,挺怀念啊看着蓝天白云,看着盛放的花,加上暖暖的阳光,想想都温暖
路一直都在 5098阅读 1年前
-
红红火火过大年
达昆玉 6620阅读 1年前
-
我的《神州万里行》第五十一站:西洋风情所在地,百年的中央大街
哈尔滨中央大街旧称中国大街,是哈尔滨西洋风情的所在。 1928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
边凡 6944阅读 1年前
最新文章

网友评论
26条评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