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俗之荣辱苦乐,富贵贫贱,无甚可喜,
无甚可恼,唯有读书穷理,是最快乐事。
”
当一个颇有名望的人因病入院,被诊断有恶疾而摘除了一侧肾脏后病症仍无减轻,医院却告知已摘除的肾脏经解剖后并无大碍,此事一出舆论哗然,西医被口诛笔伐,而此人却毅然发文为医院辩护,只为西医在中国的进步不受此事阻碍。
此人就是今天这本书的执笔者——梁启超。
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经检查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诊断为瘤。手术后,经解剖右肾虽有一个樱桃大小的肿块,但不是恶性肿瘤,梁启超却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一时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民国舆论界掀起了一场对西医口诛笔伐的声讨战,嘲讽西医“拿病人当实验品,或当标本看”。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案,一时间西医在中国能否继续存活下去都成问题。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
关于梁启超的简介,初中历史课本里已经有过相当的概述,但那些考试要点的生平是没有温度的。今天,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真正来感受一个父亲对子女深切的爱,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伟人,对子女的教育。

本书选摘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没有严厉的呵斥,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尽是喷薄而出的慈父之爱。这种爱完全是一位父亲情感的宣泄,赤诚奔放、情真意切。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同他们谈人生理想,国家大事,婚姻感情。他们这种趣味式的教育理念,对当下父母的家庭教育,仍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戊戌变法”领袖,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著名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是近现代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
他忧国忧民、勤奋著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下一代的教育,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女身上,使九个子女各有成就,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楷模。
梁启超有子女十人,长大成人的有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九人,但是思忠英年早逝。他们个个成才,这和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有密切的关系。九人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个家庭中出了三个院士这也是极少见的。在20世纪的20年代一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这期间任公与子女有密切的书信来往。当时思顺与丈夫周希哲住在加拿大,思庄随姐在加,因此任公的信多先寄到思顺处再由子女传阅。信中表达了任公对子女们深切的关爱,及兄弟姐妹间的亲情。
梁思忠(1907年—1932年)
梁启超三子,1907年出生于日本,早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在梁启超所有留学子女中,梁思忠的政治热情最高,1927年初梁思忠一度想终止学业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但被父亲劝阻。20世纪30年代初梁思忠毕业回国,加入国民革命军。入伍后,由于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梁思忠很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驻防上海的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梁思忠表现相当出色。可惜此后不久,身处前线的梁思忠却在战斗中不慎喝了路边的脏水,结果患上腹膜炎并贻误治疗时机而不幸去世,年仅25岁。
文中经典摘录
世俗之荣辱苦乐,富贵贫贱,无甚可喜,无甚可恼,唯有读书穷理,是最快乐事。
吾亦无能为助甚矣,人贵自立也。
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凡为社会任事之人必受风波。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平心而论,爱女儿哪里会不爱女婿呢,但总是间接的爱,是不能为讳的。徽音我也很爱他,我常和你妈妈说,又得一个可爱的女儿。但要我爱他和爱你一样,终究是不可能的。
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极了,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
求学问不是求文凭。
做首长的人,“劳于用人而逸于治事”。
他们最糟的是鼓动工潮,将社会上最坏的地痞流氓一翻,反过来做政治上的支配者,安分守己的工人们的饭碗被那些不做工的流氓打烂了。【谈青年们的政治运动】
凡着急愁闷无济于事者,便值不得急它愁它。【谈个人境遇】
一个人若是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意志,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定会消磨志气。
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实何止乱世为然),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忧伤憔悴是容易消磨人志气的(最怕是慢慢地磨)。
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
我以为,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惟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
“
在子女中,梁启超尤其喜爱长女梁思顺和最小的儿子梁思礼,彼时思礼年幼尚养在身边,思顺早已在加拿大成家,长期担任父亲的助手,帮助照顾弟妹。书中多封信皆表达了对女儿的爱:
”
多封信中称呼“宝贝思顺”
1912年12月16日,致思顺书:“汝须知汝乃吾命根。吾断不许汝病也。”
1916年3月20日-21日,致梁思顺书:“吾此时深望吾爱女,安得汝飞侍我旁耶?”
1916年10月11日,致思顺书,在信的结尾仍不忘对女儿表达思念之情:“忽然想起来了,据廷灿说,我那晚拿一张纸写满了‘我想我的思顺’、‘思顺回来看我’等话,不知道他曾否寄给汝看。”
1922年11月26日-29日,致思顺书,对女儿抱怨医嘱:“医生说不准我读书著书构思讲演,不准我吃酒(可以吃茶吃烟)。我的宝贝,你想这种生活我如何能过得。”
1926年9月14日,信的结尾,梁启超和孩子们开玩笑,说:“老白鼻天天说要到美国去,你们谁领他,我便贴四分邮票寄去。”(老白鼻是梁启超对心爱的小儿子梁思礼的爱称,彼时梁思礼仅两岁多。)
梁思礼(1924年8月24日—2016年4月14日)
梁启超最小的儿子,被亲昵地称为“老白鼻”,梁启超去世时梁思礼年仅5岁。
导弹控制专家,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4月14日逝世。
我看我来说
这本书是我在孕期看到推荐买的,一起下单的还有《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因为对主角的熟识度比两外两本高一些,便选择先看这本,谁知道拖拖拉拉竟然大半年才看完。读完这些梁启超写给孩子们的信,我觉得这个父亲真是可爱。他不像大多数老派父亲那样总是端着架子,他总把自己和孩子们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想念了就大方的表达想念,他会主动说让孩子们多给他写信,因为看到他们的信他的身体都会好起来。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所迷茫了,他就诚恳地给出建议,希望孩子们多加考虑。孩子们远在国外,他多么希望他们能陪伴身边,但他同时也明白那个时候的中国并不是能让年轻人有所成就的时代,他害怕耽误他们的前程。一个有血有肉的父亲形象从这一封封书信中展现出来。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恐怕是将来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吧,改掉那些自以为是的坏毛病,虽然身为养育孩子长大的父母,但他的人生就是他自己的,我不可以过分干预。与此同时,要求自己要多于要求孩子,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最后,希望我能变成一个优秀的大人,将来在孩子面对选择时,可以站在路口告诉他,往左走会是什么样的风景,可能到达何方,往右走会途径哪些地方,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网友评论
1条评论发表

- 盘盘龙龙
- 搞笑
- 大白猫手绘
- 本地上传





































































点击或拖拽图片到此区域即可上传
仅限.jpg,.jpeg,.png,.gif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
盘龙江*铁路桥 桥头的蓝花楹
摄于2022年5月19日
铜钟 6222阅读 1天前
-
带着春天的气息夏天的妩媚款款走来的玛格丽特
毛哥 7229阅读 2天前
-
航拍视频:昆明的“千岛湖”云龙水库!
在云南昆明,也有这样一个碧波荡漾的湖泊,而且还负有昆明“千岛湖”的称号,她就是禄劝的云龙水库。俯瞰云龙水库,很像千岛湖十...
边凡 8566阅读 4天前
-
春城的五月 蓝紫色的浪漫(九):打卡春城路蓝花楹
2022年5月15日上午,天气阴。在家无事,十点半从家中出发,来到...
合集 铜钟 3559阅读 5天前
-
长相思•疫祸
长相思•疫祸杨永光 思无谋,恨无谋,三载魔云笼九州,何时是个头?&...
合集 阿光 3594阅读 6天前
-
云朵金菊
冰枫de那些年 2264阅读 6天前
-

彩龙
Copyright © 2008-2022 彩龙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7
网友评论
1条评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