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姚石羊的红色记忆之一
红军进镇开盐仓
文/南天
几度晴天几度阴,石羊卤水为谁盈?
偶逢贤吏施仁政,常有贪官敛税金。
掘井煎盐拼血汗,娶妻嫁女借衣裙。
红军进镇开盐库,无数乡民说到今。
自汉武帝设置盐官开始收税起,到民国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虽然其中偶尔有几位体恤百姓的清官,在减轻赋税上做了多方努力,并为当地士民做了不少好事,如郑山、刘邦瑞、郭存庄、郭熙、赵鹤清等,其事迹都载入地方史志,并在当地民众中传扬着。但更多的时候,石羊则是控制在贪官污吏手中。尽管石羊的盐井的确让当地某些大户相对富裕一些,而一般百姓——尤其是劳苦大众,仍旧是缺衣少食。尤其是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时,土匪去了官府来,或直接抢劫,或加倍赋税,仅民国十五年到十九年之间,石羊便连遭了七次之多的官匪之灾,故而很多百姓可谓是一贫如洗。
就在1936年的春季,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在军团长贺龙、肖克等人的率领下,长征路过大姚七街、盐丰县城时,却将所在地的盐仓统统打开,一下子就将30多万斤精盐分发给当地民众,这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事,故而当地百姓至今还传说着当年红军分盐的故事。
在《千年盐都——石羊》里是这样描述的:红军占领石羊后,立即把五井盐仓控制起来,同时派人上街写标语,作演讲,向当地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革命道理……号召盐工农民团结起来,打倒封建势力,消灭官僚地主,到那时,白井盐工农民就能当家作主,自己管理盐井,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一位红军战士一边敲锣,一边高喊:乡亲们,赶快到盐仓分盐啰!分盐,则是祖祖辈辈没有过的事情啊!过去土豪地主把持盐井,即便打一碗盐水,或拿一小块自己煎出的盐巴,多少盐工因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现在红军来了,要把自己用血汗煎出的盐巴分了,怎么不使人们心情激动、奔走相告呢?
当地彝民第一次获得自己的劳动果实,其心情当然是万分舒畅。而且红军纪律严明,对当地百姓秋毫不犯,这又加深了群众对红军的好感。当得知红军即将离开石羊时,当地彝民纷纷拿出了自己平时根本舍不得吃的“彝家三宝”,即:蜂蜜、核桃、苦荞粑粑,硬是要塞给红军战士,而红军战士因有纪律当然不能接收,于是一边强给一边婉拒,其场面十分感人。
红军离开后,国民党的地方势力又卷土重来,伪县长陈文友不甘心那30万斤盐巴落在百姓手中,便对分盐的群众实行野蛮的报复。他让税警挨家挨户地强行搜查,多少群众惨遭了枪托和皮鞭的毒打。但经红军宣讲过革命道理、传播过革命火种的当地彝民,当然不会轻易屈服。于是,一场自发的、群众性的反搜查的斗争,便随之展开。你要搜,我就藏,你搜得越凶,我藏得越妙。有的连夜把盐巴送到乡下,有的把盐巴埋进山中,实在无处藏的就将盐巴放在缸里化成盐水……就这样,30万斤盐巴似乎是蒸发了,而红军分盐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网友评论
3条评论发表

- 盘盘龙龙
- 搞笑
- 大白猫手绘
- 本地上传





































































点击或拖拽图片到此区域即可上传
仅限.jpg,.jpeg,.png,.gif
推荐文章
-
百年苍桑老昆明
云台居士 1332阅读 5小时前
-
第15章 重金求子
小山村与内地村镇一样发达,那是因为这里自古就是茶马古道和盐马古道,是贸易的通道,中间休息的驿站,这才使得这里既保留着少数...
亚哈巴洞主 2267阅读 2天前
-
鹭过人间
滇农 7436阅读 2天前
-
第14章 排除法则
张文喻心里总是有点想法,就和李老师继续聊起来,想掌握老师把自己的多少信息告诉了这两位支教老师。正聊得欢乐,阿妈已经把一脸...
亚哈巴洞主 584阅读 4天前
-
拾遗国贸中心
佛博会、文博会、石博会、农博会、教博会、服博会、年博会、婚博会…………朝花夕拾,聊以慰藉。
合集 李浅川 1393阅读 4天前
-
唐继尧墓碑:半部民国初年大历史(完整版)
半个月的创作,感谢支持!视频较长!干货较多!希望您喜欢!从唐继尧碑文看半部民国初年史!!!
也许有点文化 12652阅读 5天前

彩龙
Copyright © 2008-2022 彩龙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7
网友评论
3条评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