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莫拉佤族村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距腾冲市区13公里,距机场5公里。司莫拉,佤语当中的意思为“幸福的地方”。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落,一个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的原生态古寨。村落依山而建,内有湿地、森林、竹海、梯田、涌泉,远古佤山的原始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村民们的“幸福感”得以不断提升。当地着力打造佤族文化特色旅游村,产村融合,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硬化道路、保障饮水、美化村容,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司莫拉佤族村,除了考察当地脱贫情况外,还体验了打米粑、敲木鼓等佤族民俗。



至今,仍完整保留着佤族婚、丧、嫁,娶独特的祭祀仪式和以四个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有少数民族群众仍掌握着部分佤族语言。



佤寨是清水文化里一条涓涓流淌的文脉,在古树的盘根错节里共生,在四季更迭的庄稼里绵延,在朴素真诚的群众心中默默传承……



相传,在西汉年间,族人迁至腾冲,几经辗转,终落址清水乡。由于佤寨位于左右两个寨子的中央,便称之为“中寨”,寨名沿用至今。



中寨的佤族居民,祖先源于先秦时期云南境内的“濮人”,《山海经》、《竹书纪年》和《国语》中都有“僬侥”这个族称的记载。《后汉书》也记有“永昌郡徼外僬侥种夷内附”,而“僬侥”与佤族自称“巴饶”的语音很相近,所说的正是散居在保山地区的佤族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腾冲的佤族祖先分流迁入腾冲清水乡地区后,安居乐业与当地汉族融合形成现在的中寨,为最先与外来汉人交流融合的守土民族之一。



目前,司莫拉有人口74户278人,分为贡阿(赵)、贡恩(李)、阿芒(王)、恩酿(张、金)、亚木(杨)、涅桑(陈)、司儒(毛、孟)七姓。村落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成阶梯状分布。



区域内山地、谷地、湿地、原始森林、梯田、茶园、涌泉合理布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千亩梯田农耕文化体验区、佤族风情体验区、佤族民居、木鼓屋、司莫拉佤族民俗文化陈列馆、树神、佤王宫、榕树群。



佤王府,位于村子的高处,外表虽显陈旧,但肃穆依然、威势依然、霸气依然。



才踏入佤王府高高的门槛,便仿佛感受到了昔年佤王的威严。这里,是当年佤王聚集族中德高望重的人议事的地方,外人禁入,代表着佤王的尊崇和神圣。



中寨的梯田,虽没有元阳哈尼梯田那般出名,却也是承载着佤乡印象的一个重要元素。
放眼望去,梯田如漩涡般地聚拢到一起,又似一口大锅。梯田中央有一塘黑泥潭,据说未来将打造成佤族特有的“摸泥黑”活动场所。



腾冲佤族,也被称为“守土人”,是腾冲的土著居民之一,也是最先与外来汉人交流融合的守土民族之一。而作为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落,司莫拉佤族村至今还保留着祭寨、祭拜树神、婚丧嫁娶等佤族民俗。



佤族人爱水,寨中水流不息;佤族人敬树,村里古榕成片;佤族人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广场上热闹非凡。象征着谦和与善良的牛头图腾随处可见,表现佤族人民生活场景的彩色壁画生动逼真。民族文化陈列馆则是集中展现了祖先留下的农耕痕迹、历史渊源和民俗来历等。




在这个古朴的村寨中,民族传统文化如同流水潺潺,生生不息。



网友评论
7条评论发表

- 盘盘龙龙
- 搞笑
- 大白猫手绘
- 本地上传





































































+
点击或拖拽图片到此区域即可上传
仅限.jpg,.jpeg,.png,.gif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
蓝紫色的浪漫
五月的昆明给你蓝紫色的浪漫
理工直男JUMAR 1662阅读 2天前
-
【沧源佤族民族歌舞】佤王宴
佤王宴至尊佤王宴是佤王用来招待部落首领及尊贵佳宾的盛宴。一般要在召集部落首领,举行会议决定重大事宜、宣布战争、部落迁移、...
江河 3910阅读 4天前
-
初夏的微风
时隔半年,又来到滇池东岸...
昆明东东 3296阅读 1周前
-
【临风问天】段子来了—拼多多
【段子来了】拼多多一弟子做课题的探索实验不断掉坑,主要原因居然是啥都图多贪多,巴不得一口吃个胖子。碱也敢多酸也敢多,水也...
临风问天 1112阅读 1周前
-
航拍【额济纳胡杨林】7至8道桥景观
一道桥:陶来林 祈福树陶来林的胡杨,它的美让您终身难忘。耀眼的霓虹、璀璨的繁星在她面前都暗淡了。湛蓝的天虹下、荒芜的大漠...
江河 7186阅读 1周前
-
蓝花楹─昆明初夏的一场盛宴
边缘人 1425阅读 1周前

彩龙
Copyright © 2008-2022 彩龙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9-7
网友评论
7条评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