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一匹骡子背上驮的东西重要,还是它走过多少路重要?”
一年半前,冬瓜林苗族村那位留我吃饭的老者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像石头般坚硬且生涩的汉语夹杂在苗音里,从这位年过七旬的苗族老人口中飘出。
我答他,“定是背上驮的东西重要。”
你看从山脚登上打水坡,如果似从前般靠人力背油米回家,一天往返,实在不划算,骡子下山一趟,定是多多驮回些东西好。
老人似乎对我的回答不太满意,摇摇头笑笑,但还是收留了我这个迷路在山间的娃娃。他那几颗零星的老牙在唇齿间进进出出,转身拄着拐杖朝前,不时回头示意我跟紧他。
“一匹骡子背上驮的东西重要,还是它走过多少路重要?”
一年半前,冬瓜林苗族村那位留我吃饭的老者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像石头般坚硬且生涩的汉语夹杂在苗音里,从这位年过七旬的苗族老人口中飘出。
我答他,“定是背上驮的东西重要。”
你看从山脚登上打水坡,如果似从前般靠人力背油米回家,一天往返,实在不划算,骡子下山一趟,定是多多驮回些东西好。
老人似乎对我的回答不太满意,摇摇头笑笑,但还是收留了我这个迷路在山间的娃娃。他那几颗零星的老牙在唇齿间进进出出,转身拄着拐杖朝前,不时回头示意我跟紧他。


(二)
山区少数民族快乐单纯,无忧无虑,有钱赚固然好,碰上年成不好,睡一觉仿佛第二天就能淡忘昨日一切,依旧满脸笑意,肩上抗把锄头、背上背个背篓,几句苗话照看好家,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我熟悉他们在红土地上劳作的隐秘与艰辛,如同熟悉他们名字中的每一个汉字,熟悉得如同每每身处异乡的我,闭眼即可见到村前蒿草掩映的小河,以及离家前夜,静看炉火跳动的父亲和母亲。
翻过时光的峰峰岭岭,此时山间已落满秋的指痕,沉积在村口核桃树上的日光,为这个静谧的村庄渲染出几分安宁与恬淡。
山岗落日,见我走过冬瓜林。老人老了,一年半前的问题也老了,云雾自山谷间静默着退走,一首诗,写在了山风过岗的时候。


安家
在老青山与清河转弯的腹地
山下的月亮引着归途
风是信使
让冬瓜林的乡民有了朝向
山林里 蝉鸣鸟语
苗族娃娃的心再次被唤醒
我不说话 只是聆听
过桥 是比老青山更高的河溪
房檐下 张望的莺燕
洗梳着旧年里带来的羽毛
秧田湿润的时候
纹脉清晰 像一条路
江流和山脊 在屋脚铸成春巢
在老青山与清河转弯的腹地
山下的月亮引着归途
风是信使
让冬瓜林的乡民有了朝向
山林里 蝉鸣鸟语
苗族娃娃的心再次被唤醒
我不说话 只是聆听
过桥 是比老青山更高的河溪
房檐下 张望的莺燕
洗梳着旧年里带来的羽毛
秧田湿润的时候
纹脉清晰 像一条路
江流和山脊 在屋脚铸成春巢

图/陈思汎 文/马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