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初的天空
高速过建水后,沿着去往元阳的老路,抵坡头乡后再行4公里的乡道,就到了这个名字颇为文艺的山村。
这是一个坐落于海拔1800之上的小彝村,周遭不是高山就是深谷,适合耕种的田地很少。
该村现有耕地总面积627亩,其中只有田10亩,依托如此少的良田,却还是养活了大几百号的彝家百姓。
如果只在山地上种植的玉米、小麦、木瓜子等作物,百姓应该住不上村中处处可见,又如此新潮欧范的洋房。
正如他们祖先早就已定下的村名,正在昭告天下:吾村吾民忍耐克己,家境先难后易,只有进取修身方能成大业。如今的余初,多有兴家成达人者,经过几代人的勉力耕耘,曾经贫瘠的小山村,当下已然面貌一新余庆初定。
村子旁,一座山峰高耸万仞突兀而起,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蓝天里去。
观景平台处远方的山峰,大多被云海所没,偶有几处能与此峰比肩的,也就只能露出个峰尖尖,在起伏的云海中飘摇着时隐时现。正是,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断崖的下方,有梯地数百级,环绕蜿蜒了一座座山,一只延续到有着离离民居的山的那头。倘若不是因为缺少了水滋养,这里同样也将孕育出不亚于元阳梯田的盛景。
我们上得山来,已是午后三四点钟的光景,从目之所及的山势云况来推测,其日落时分的景象一定是更加摄人心魄。
只是,元阳梯田的日程安排,已不容我们在山巅再多做一些停留,杀猪饭开席的催促铃声已然急促的想起。
若能晚几个小时再下山,余初当是另外一幅景象,我琢磨着用文字来表达,最恰当的应该是,余霞成绮华灯初上吧。
中国的十八线山村,已然住上了让特大城市居民羡慕的欧派洋房,虽还不是家家户户,但这已是一种潮流,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虽然,可用于种植的田地不多,但各家有各家的追求和路数,进城打工的,进城做生意的,养牛养猪的……
养上几头膘肥体健的土黑猪,差不多就集中在年前年后的几天宰杀,再呼朋唤友啸聚山林,也是营造出了满满的年味,汇聚足了浓浓亲情。
暂无评论,快来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