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独有!昆明瓦猫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彩龙小喇叭
发布于 云南 01-30 · 2.3w浏览 14回复 23赞

它是一只张着大口的猫,虽冠以“猫”名,却寓虎于猫,取的是“猫容虎劲”,被认为是能看家护院、驱邪纳福的“镇宅神兽”,它“安家”的地方很讲究,通常被放置在屋顶正脊、飞檐或门头的瓦片,故此得名为瓦猫。(@够了)

@怕瓦落地 

非遗瓦猫-屋脊上的神兽

 

“每家房顶高高坐,圆圆的眼睛,大大的口,猫不像猫,虎不像虎。”这条流传至今的云南民间谜语,答案就是瓦猫。瓦猫是云南的一种建筑文化,过去作为“镇宅神兽”被放置于瓦房之上,随着老房子逐渐消失于高楼之中,瓦猫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在百年前的昆明,瓦猫非常受欢迎,最主要用途是镇宅辟邪。双目圆瞪,一张大嘴里露出利齿,“呆萌”地端坐在屋脊上。瓦猫原是指置于屋脊正中处的瓦制饰物,因其形象很像家猫而得名,虽被冠以猫名,但却寓虎于猫,取虎凶猛无畏之意,以达到镇宅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瓦猫的需求越来越小,制作瓦猫的匠人也越来越少,但也不乏一些还在坚持的人。(@怕瓦落地)

“瓦猫,民间据传是由彝族先民图腾“虎”的形状演化而来,是指置于屋脊正中处的瓦制饰物,用于镇邪求吉、扶正民宅的风水,因其形象颇似家猫而得名。

自汉代以来,瓦猫便翘首于昆明市及周边州市农村大门的顶端,让人们感到安全和吉祥。瓦猫,不仅在昆明广为流传,在云南的大理、丽江、玉溪、曲靖、楚雄、文山等地也深受老百姓喜爱。近年来,由于人们审美观的转变及收藏情趣的变化,一些文化人走进农村去寻求那最朴实的来自民间的美,瓦猫作为一种装饰品随之走进了文人墨客的书斋雅院,它从呈贡走到了北京、上海或国外,走进了中央电视台。

各地瓦猫造型各异,似虎非虎、似猫非猫,比较典型的瓦猫脑门有“王”字,前足执菱形成八卦,中央是阴阳太极,头部开大口(嘴),身体连贯,小泥球眼睛,三角柱鼻子,鼻孔上有獠牙,头顶两个尖耳,背部贴身竖有一条泥尾,背上重叠翅翼有如飞虎,半圆形简瓦为底座,造型鲜活较为拟人化。瓦猫对主人忠实、温顺,是略带雅气的可爱“猫”,对危害主人家宅的精灵鬼怪就是凶猛无比的虎。看似信手拈来却具有较高的装饰价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极高的审美感受,是民间造型艺术的经典之作。”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45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62)项。其中,呈贡区和盘龙区联合申报“昆明瓦猫”入选传统美术项目,呈贡陈氏正骨术入选传统医药项目。

 

盘龙区瓦猫多产于小窑村,呈贡洛龙社区是瓦猫之乡

2005年,呈贡瓦猫和盘龙瓦猫双双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盘龙区瓦猫多是陶塑瓦猫,多产于昆明小窑村。张才是小窑村张家瓦猫技艺的第四代传人,已经做了30年的瓦猫。而呈贡区的瓦猫之乡,则是洛龙街道洛龙社区,呈贡瓦猫制作的主要传承方式为家传,民间制作瓦猫的工匠有万树青、罗华、罗爱军等。

1999年、2002年,万树青、罗爱军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师,2002年,中央电视台11频道“走进幕后”栏目人员亲临呈贡2天,进行瓦猫制作的全过程专题录制,并先后2次在中央电视台3台播出,云南电视台、昆明电视台亦对呈贡瓦猫做过专题报道。2006年,罗爱军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列为昆明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你有关于瓦猫的图文、视频故事吗?

欢迎到彩龙社区来和网友们分享。

彩龙小喇叭
浏览 2.3w
23 收藏 1
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14
赞过的人 23
评论加载中...

暂无评论,快来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