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我的家乡生活着一群神秘古老的俐侎人
秋月
发布于 云南 2019-09-19 · 1.8w浏览 22回复 63赞

我的家乡是临沧,说到临沧的民族,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头发黑黑皮肤黄黄的佤族。

佤族沧源翁丁最集中。

而古老神秘的俐侎人,却鲜为人知。

视频拍摄于凤庆县郭大寨团山村,俐侎人下山赶集。

只见这位妇女戴着两个大耳环,穿着黑色民族服饰,就是俐侎人没错了。

俐侎人奉黑色为经典,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俐侎人还保持着自己织布,自己制作衣服的独特传统。

俐侎男性的服饰均为简单的黑色,没有繁复的花纹,刺绣点缀,俐侎女性的服饰,会稍微复杂一些,比中加一些活泼的花纹,或者简单一点的刺绣,和男性服饰区别开来,并能体现女性的柔美。

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每位俐侎女子双手都是蓝黑色,这是她们在制作服饰时留下的。俐侎女性在大约七八岁,就要开始学习纺线、织布。

俐侎人的服饰制作材料都是就地取材,除了织布用的棉花是买来的之外,染布用的都是自然植物,类似于大理的扎染。

俐侎服饰制作工艺是俐侎人的智慧技能,从原料取材、原始纺线、织布机织布,蓝靛染色,剪裁缝制,服装的款式,刺绣图案以及服装的穿法等集中展现了俐侎族的历史记忆、劳作方式、生活观念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念,处处反映着俐侎人特别的审美价值。蕴含着着不可低估的人类学、民俗学价值。

俐侎人服饰制作技艺是民族文化的记忆,同时也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和怒江的澡塘会一样,俐侎人也有澡堂会,这是俐米人的“烂漫情人节”。

俐侎话叫“桑沼哩”,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俐侎人都会聚集到温泉出水口比较密集的澡塘洗澡、娱乐、谈情说爱、互赠礼物。到了晚上,俐侎男女围着篝火,唱着动听的山歌,共叙融融的情意。

貌似全国各地,都有对山歌的习俗,对上了山歌,就等于找到了一个媳妇。

俐侎人的山歌调也有很多,上坡有上坡调,栽秧有栽秧调,下河有下河调,谈情有说合调,诉苦有苦情调,出嫁有哭娘调。在俐侎人的生活中,调子无处不在。所以有人说,俐侎人的多彩生活是唱出来的!青年男女约会,你在这山头,她在那山腰,同样的吼腔,对方都可以通过嗓音的粗细来辨别。不是自己的情人,你就是变着腔调、吼破嗓子,也没人理你。”


欣赏一下俐侎人的情歌合调:

“我与妹相遇,相遇在此时,你像花一朵,不采真可惜,愿采这朵花,思念夜难眠;到处开花朵,等待布谷叫,布谷不出窝,时辰还不到,远方人烟起,相遇就来临。”


在俐侎人的潜意识里,婚姻是忠诚的、纯洁的,但他们的思想却又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夫妻之间仍然有着一定的情感空间和自由,澡塘会就是他们自由释放情感的日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澡塘会非但没有消失,反而传承下来,这也是俐侎人对大地情感的一种表达。 他们崇拜自然,崇信万物有灵,他们相信世间存在着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类活动,主宰着人们的幸福安康,各式各样的祭祀仪式表达了俐侎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与向往。


虽然现在的俐侎族仅三万人不到,但是他们乐观,坚韧,勤劳地生活着,在祖国这片繁荣昌盛的大地上,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依然保持着的古朴、自然、豪放的性格。


他们也有着对幸福、富裕生活的渴望,同时又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早在2012年,安居建房工程刚刚起步,俐米族集中居住的乌木龙村小寨组85户人家中有79户集体拆掉老房子。俐侎人,真是在迫切地求发展!

建房时,施工技术人才缺乏,俐侎人肯学习,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或者自己学或者请人做,他们还有的人家采取第一年建一层、第二年建二层、第三年做装修的方法。这几年,俐侎村寨到处呈现出“干群齐心搞建设、全家老小齐上阵”的场景。


到如今, 从全家人只有一套完整衣服,到住上抗震房脱贫奔小康,俐侎人早就过上了新生活。


秋月
浏览 1.8w
63 收藏 10
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22
赞过的人 63
评论加载中...

暂无评论,快来评论吧!